当前位置:新笔趣阁_蓬草小说网>书库>>重回七七种田养娃> 第四百五十七章 微生物复合肥

第四百五十七章 微生物复合肥

  天才1秒记住网址 PengCao.com ,
  许世彦要上课,还要负责《人参栽培新技术》这本书的编写,这下子,更忙了。/p
  每天除了上课吃饭,多数时间都是泡在图书馆,要不然就是在宿舍里奋笔疾书。/p
  同宿舍的几个人都是邻县的,虽然不如抚松种植人参这么多,这么出名,但也有种植,大家也都懂。/p
  所以大家对许世彦要写的东西也很感兴趣,时常聚在一起讨论。/p
  后来不知道咋回事,连他们的导师也知道了。/p
  还专门找许世彦过去,特别关心这本书的编写进程,说是等文稿出来,先给学校这边看看。/p
  对此,许世彦也没反对,一人计短、二人计长,本就该集思广益。/p
  农大这些教授都是有真才实学的,能够得到他们的指正和意见,不论是对这本书还是对许世彦,好处太多了。/p
  a href=&ot; id=&ot;wzsy&ot;aiyueshuxiang/a/p
  正好借着机会,许世彦提出了人参生物复合肥、生物技术叶面肥的设想。/p
  “老师,这是我的一点想法,就是利用复合微生物菌,比如5406菌种等。/p
  再配上复合氨基酸、有机物主料、辅料等,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堆制,应该可以比之前的参地用肥效果更好。”/p
  这个,是许世彦在农大读书后,翻阅了无数相关书籍,查证各类文献,提出的一个想法。/p
  之前,许世彦发明的参地用饼肥,已经获得了相关的技术鉴定。/p
  前几天参场那边来电话报喜,说是今年一参场参地产量喜获大丰收,比去年的单产提高百分之三十还多。/p
  今年一参场起参的参地,就是底肥加施肥的形式,所以参地产量大幅度提高。/p
  县里管书记也特地给许世彦打了电话,说今年各处参地产量都不错,参地用肥成果喜人。/p
  最离谱的是,苏安瑛打电话来说,养殖场那边的鹿粪,都成了香饽饽。/p
  好多地方都跑来订购鹿粪,回去好堆肥发酵做参地用肥。/p
  “豆饼还好说,鹿粪这个,实在是受限太多。/p
  而且每个人掌握的发酵技术程度不同,其实很影响这个肥料的利用率。/p
  如果能够配制出更好的配方,批量生产,我觉得比目前这种能好一些。/p
  尤其是重茬参土这方面,如果可以做到抗土壤板结、丰富土壤微生物菌群、补充人参生长所需各类营养元素的话。/p
  对参地的有效利用,肯定会很有帮助。”/p
  所谓的重茬参土,就是说已经栽过一茬人参了,过几年没有参土,又想重新利用栽参,这就是重茬。/p
  人参生长耗费肥力严重,可以说是对土壤的掠夺性吸收。/p
  所以栽过人参的地方,十几二十年根本就无法恢复。/p
  而且栽过人参的土壤里,会产生很多杂菌,如果重茬的话,会出现很多病菌,导致人参腐烂。/p
  这个,也是参业发展所面临的很大问题。/p
  毕竟森林资源是有限的,能够种植人参的土地会越来越少,提高参土利用率是个挺大的难题。/p
  许世彦知道,以他目前的水平,还做不到这个程度,所以他借机向学院导师求助。/p
  农大的导师们各有各的绝活,或许他们能有办法。/p
  “嗯,你说的这个确实有点儿意思啊。/p
  利用微生物技术,提供人参生长必须的养分,恢复土壤肥力,同时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。/p
  有点儿难度,但是可以作为一个课题研究一下。”/p
  其中一位导师对许世彦提出的想法很感兴趣,他决定带人研究一下。/p
  “对了,你再说说那个叶面肥,我记得之前有个用过磷酸钙加水稀释后喷施的办法。/p
  你这个生物技术,又是怎么个想法?”/p
  另外一位导师,对许世彦说的叶面肥感兴趣。/p
  “就是以微生物发酵和提取技术,提取核苷酸、多种氨基酸、黄腐酸、微量元素等,配制叶面肥。/p
  我觉得这个,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,有利于环保,而且资源可再生。”/p
  “人参根茎的生长期在七月到九月,而这个时间,前期施用的肥料已经无法满足人参生长需要了。/p
  喷施叶面肥,可以补充人参养分不足,促进茎叶生长、抗病、抗倒伏。/p
  过磷酸钙还是太单一了,不能补充人参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。/p
  而且过磷酸钙毕竟是矿物,不可再生资源。/p
  我们县之前有个磷肥厂来着,就是因为原料不足停产了。”/p
  最后这个,才是最重要的原因。/p
  应该说,有两辈子经验的许世彦,在人参种植相关行业里面,他所掌握的知识,绝对是最先进最顶尖的。/p
  所以他提出来的这些理论,真的是挺吸引人。/p
  别看对面这些都是农大的教授,可是在这个方面,真没人能跟许世彦相比。/p
  “嗯,我觉得这个更有意思,成吧,这事儿也交给我们。/p
  你先回去写你的书,回头咱们成立一个专门的课题组,研究这个问题。”/p
  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,一听就知道许世彦说的这个,目前别说在国内,就算在国际上,也是很先进的理念。/p
  如果研究成功,很可能不仅仅是应用在人参种植领域,其他农作物也能用得上。/p
  这是好事儿,必须认真对待。/p
  就这样,提出两个新理论的许世彦,继续埋头在一堆稿纸里,挑灯夜战、奋笔疾书。/p
  学院这边,真的就召集人手开会,讨论相关课题,经过研究决定,成立相关课题组。/p
  许世彦作为课题提出人,而且在人参种植领域知识丰富,理所当然被选入课题组。/p
  跟好多他眼中的菁英一起,做各种实验。/p
  好在《人参栽培新技术》这本书,许世彦在家的时候就写了一部分,到十月中旬基本上已经定稿。/p
  于是把文稿邮寄回一参场,由林启越校正。/p
  然后再递交给副县长、人参研究所副所长姜云峰,由他做最后审校,然后递交出版社出版。/p
  当然,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许世彦只负责把初稿完成,后面的事,就跟他没啥关系了。/p
  许世彦也顾不上那些了,目前最要紧的,就是这个生物复合肥。/p
  对于许世彦来说,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,也是他两年农大学习最大的成果,所以许世彦非常用心。/p
  而许世彦这种认真谨慎的态度,也得到了很多导师的赞许。/p
  其实干部专修班的学生,大多数都是来混文凭熬资历的,像许世彦这样能够真正有所专精,认真钻研的很少。/p
  >>蓬草小说网 www.pengcao.com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